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最好途径是读书、读书、再读书”、“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,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。”3月25日下午,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邀请徐卫东教授做关于“对话教师阅读”的讲座,副校级领导柳国梁及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此次学习。
徐卫东教授从“倡导全民阅读,建设书香社会”理念出发,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《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》的内容,从什么是阅读、阅读的意义、如何阅读、阅读方法等多方面来讲述教师的阅读,并辅以实例介绍,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场关于“阅读”的饕餮大餐。
为什么要阅读,讲座开场徐教授就抛出这个问题,阅读是为了什么?阅读的好处?说到底阅读在于提升气质,阅读能充实人的内涵,阅读能提高能力,阅读能增加智慧,阅读有益健康。阅读如此重要,但是要阅读什么内容呢?作为一名教师,要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教育理论著作、工作所需的书籍、专业核心期刊以及传统经典的中外文化名著。
阅读要坚持与思考相统一,与运用相结合,要锲而不舍、持之以恒,同时,阅读可以分为默读、吟诵、泛读和研读。对于浏览和研读他说道:“浏览式阅读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,但是纯粹接受他人的观点,或单纯作为消遣缺乏自己的见解,容易看过就忘。但是研读需要圈点、批注、写阅读笔记,虽然读起来比较慢但会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,对教师成长比较有帮助。因此教师不仅需要看关于教育方面的专著,也需要看自己喜欢的书籍,古今中外、天文地理都可以涉足,浏览和研读同等重要。”徐教授建议:读破一本经典,主攻一个主题,精研一位名家。在阅读要点方面,徐教授特别提出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,别只想着作者的见解,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,因此我们首先要欣赏作者,然后怀疑,大胆设想推翻作者的观点,并求证,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。这样的读书和思维方式才是真正读透一本书,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。
听完讲座,老师们表示,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期望要求普遍较高的新形势下,教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,认真地去读书。这样既是为了扩充文化知识,吸纳教育智慧,创新教学艺术,更好的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要求,也是为了摆脱平庸,提高职业素养、职业品味和自身生命质量层次的需要。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存方式。